科学家精神|他不仅是“糖丸爷爷”,还是抗击非典功臣
作者: 来源: 2025年04月08日
顾方舟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会长,而我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了几十年,经常与顾老打交道。在我眼中,顾方舟是令人尊敬、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顾方舟被人称为“糖丸爷爷”,因为他研制了脊灰糖丸活疫苗,于2000年消灭了我国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使无数儿童免于致残。他曾经说,自己这一生就只为了消灭我国脊髓灰质炎做了一点工作。但事实上,作为著名病毒学专家,他的脚步从没有停下,我国很多公共卫生事业的成果背后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第一时间预警,为科协系统预防非典赢得宝贵时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顾方舟极有远见地在第一时间提出预警,为预防和战胜SARS病毒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一点几乎没有对外提及过,但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内部,大家都知道顾方舟的重大贡献。
那是2003年春天,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在北京爆发,引发了社会恐慌。当时,很多民众对于“非典”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面对“非典”的流行不知所措。4月初,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在南郊的一个礼堂召开会议,与会者多是老专家、老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机关参加会议的除了我,还有时任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常务副会长张大力,时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罗忠仁,时任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秘书长彭大年等人。
按照惯例,在会议开始之前,大家都会先开小会碰一下头。令人意外的是,在当天的小会上,时任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会长顾方舟的表情非常严肃。他直接说,今天的活动要缩短时间,尽早结束。面对大家的不解,他马上解释说,现在正在流行一种非常严重的新的传染病,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要立即停止公共活动,每个人也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在随后召开的大会上,顾方舟在发言中加了一项内容,就是向参会的老科技工作者们提出预警,要马上着手预防这种新的传染病,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从上午到中午,顾方舟反复强调“非典”的危害性和对其预防的重要性,引起了参会者的高度重视。
认识顾方舟这么多年,不管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是和颜悦色的,但这次却非常严肃,且特别强调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要重视“非典”,我意识到这次的问题非常严重。我当时是在职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吃过午饭之后,我立刻赶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机关,向时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田小平作了汇报。由于顾方舟曾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还是病毒学专家,担任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领导,在科技界和医学界的威望很高,因此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非常重视这位老前辈的意见,从思想和行动上,对“非典”的预防给予了高度重视。
很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在系统内部成立了抗击“非典”的工作组,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系统预防“非典”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作为市委、市政府在科学技术决策上的参谋和助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也为全市打赢预防“非典”和战胜“非典”的战役奠定了前期基础。
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之所以能够很早重视“非典”问题的严重性,就要归功于顾方舟的高瞻远瞩。
提出三条重要意见,为治疗非典提供科学依据
4月中旬之后,北京的“非典”疫情发展非常迅猛。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许多医院和医务人员没有思想准备,各自为战。一些医务人员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匆匆上阵,有的还存在恐惧感、孤独感。
在这种情况下,4月25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召开了医学专家对策研讨会。参会专家来自北京医学会、北京护理学会、北京预防医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学会和一些医院。顾方舟亲自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听取大家发言后,根据与会者提出的问题,他提出三条意见:第一,对在一线防治“非典”的医护人员要加强保护;第二,要抓住时机,加强对“非典”的研究。要亡羊补牢,从积累现有资料开始,组织流行病学、病毒学、病理学、免疫学、治疗学和疫苗学的专家开展多学科的研究;第三,媒体要加强宣传,内容要更充实一些。根据顾方舟的指导意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通过多学科、多角度的研讨,加强了各医院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认识和治疗“非典”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科协沉着应战,离不开顾方舟高瞻远瞩
在和“非典”斗争的最关键时刻,4月30日下午,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二楼会议室,我和时任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时任北京市中医药局局长佘靖,时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田小平、党组副书记贺慧玲、秘书长罗忠仁紧急磋商,分析“非典”下一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和应当紧急采取的措施。
北京市卫生局、中医药局、科学技术协会三方的主要领导取得了一致意见,就是要依靠科学,依靠专家,依靠团结,调动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去了解“非典”,进而战胜“非典”。
为了早日战胜“非典”,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连续举办了多场专家研讨会。很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报了北京制冷学会专家提出的《关于成立北京防治“非典”时期制冷空调系统专家小组并立即开展相应工作的报告》,被北京市政府转发,提出的《通风系统应急管理措施》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北京医学会研讨和修订了《北京地区非典型肺炎临床工作指南》、制定了《检验科SARS标本检测安全管理指南》,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研究制定了《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非典型肺炎临床方案》,北京护理学会提出了《“非典”病区护理人员排班原则》……这些规范的提出提高了医疗救治水平,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率。根据疫情变化,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还组织专家接受电视访谈,开通专家热线,制作、发送大量科普宣传品,为增强公众科学防范“非典”能力、减少恐慌心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顾方舟被人称为“糖丸爷爷”,因为他研制了脊灰糖丸活疫苗,于2000年消灭了我国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使无数儿童免于致残。他曾经说,自己这一生就只为了消灭我国脊髓灰质炎做了一点工作。但事实上,作为著名病毒学专家,他的脚步从没有停下,我国很多公共卫生事业的成果背后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第一时间预警,为科协系统预防非典赢得宝贵时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顾方舟极有远见地在第一时间提出预警,为预防和战胜SARS病毒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一点几乎没有对外提及过,但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内部,大家都知道顾方舟的重大贡献。
那是2003年春天,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在北京爆发,引发了社会恐慌。当时,很多民众对于“非典”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面对“非典”的流行不知所措。4月初,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在南郊的一个礼堂召开会议,与会者多是老专家、老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机关参加会议的除了我,还有时任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常务副会长张大力,时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罗忠仁,时任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秘书长彭大年等人。
按照惯例,在会议开始之前,大家都会先开小会碰一下头。令人意外的是,在当天的小会上,时任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会长顾方舟的表情非常严肃。他直接说,今天的活动要缩短时间,尽早结束。面对大家的不解,他马上解释说,现在正在流行一种非常严重的新的传染病,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要立即停止公共活动,每个人也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在随后召开的大会上,顾方舟在发言中加了一项内容,就是向参会的老科技工作者们提出预警,要马上着手预防这种新的传染病,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从上午到中午,顾方舟反复强调“非典”的危害性和对其预防的重要性,引起了参会者的高度重视。
认识顾方舟这么多年,不管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是和颜悦色的,但这次却非常严肃,且特别强调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要重视“非典”,我意识到这次的问题非常严重。我当时是在职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吃过午饭之后,我立刻赶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机关,向时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田小平作了汇报。由于顾方舟曾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还是病毒学专家,担任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领导,在科技界和医学界的威望很高,因此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非常重视这位老前辈的意见,从思想和行动上,对“非典”的预防给予了高度重视。
很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在系统内部成立了抗击“非典”的工作组,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系统预防“非典”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作为市委、市政府在科学技术决策上的参谋和助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也为全市打赢预防“非典”和战胜“非典”的战役奠定了前期基础。
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之所以能够很早重视“非典”问题的严重性,就要归功于顾方舟的高瞻远瞩。
提出三条重要意见,为治疗非典提供科学依据
4月中旬之后,北京的“非典”疫情发展非常迅猛。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许多医院和医务人员没有思想准备,各自为战。一些医务人员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匆匆上阵,有的还存在恐惧感、孤独感。
在这种情况下,4月25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召开了医学专家对策研讨会。参会专家来自北京医学会、北京护理学会、北京预防医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学会和一些医院。顾方舟亲自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听取大家发言后,根据与会者提出的问题,他提出三条意见:第一,对在一线防治“非典”的医护人员要加强保护;第二,要抓住时机,加强对“非典”的研究。要亡羊补牢,从积累现有资料开始,组织流行病学、病毒学、病理学、免疫学、治疗学和疫苗学的专家开展多学科的研究;第三,媒体要加强宣传,内容要更充实一些。根据顾方舟的指导意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通过多学科、多角度的研讨,加强了各医院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认识和治疗“非典”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科协沉着应战,离不开顾方舟高瞻远瞩
在和“非典”斗争的最关键时刻,4月30日下午,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二楼会议室,我和时任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时任北京市中医药局局长佘靖,时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田小平、党组副书记贺慧玲、秘书长罗忠仁紧急磋商,分析“非典”下一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和应当紧急采取的措施。
北京市卫生局、中医药局、科学技术协会三方的主要领导取得了一致意见,就是要依靠科学,依靠专家,依靠团结,调动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去了解“非典”,进而战胜“非典”。
为了早日战胜“非典”,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连续举办了多场专家研讨会。很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报了北京制冷学会专家提出的《关于成立北京防治“非典”时期制冷空调系统专家小组并立即开展相应工作的报告》,被北京市政府转发,提出的《通风系统应急管理措施》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北京医学会研讨和修订了《北京地区非典型肺炎临床工作指南》、制定了《检验科SARS标本检测安全管理指南》,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研究制定了《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非典型肺炎临床方案》,北京护理学会提出了《“非典”病区护理人员排班原则》……这些规范的提出提高了医疗救治水平,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率。根据疫情变化,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还组织专家接受电视访谈,开通专家热线,制作、发送大量科普宣传品,为增强公众科学防范“非典”能力、减少恐慌心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不仅很早就认识到“非典”的严重性,并且沉着应战,从科学技术角度做了大量工作,这一切都离不开顾方舟先生的高瞻远瞩和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但对于顾方舟在抗击“非典”中所起的作用,很多人却都不知道。顾方舟一生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这么多年来不一定站在第一线当总指挥,但在国家公共卫生方面所做的贡献同样造福着万千国人。
来源:北京科技报
编辑:谭诗蕊
审核:刘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