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科技期刊协作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京津冀科技期刊创新发展论坛

作者:  来源:  2020年09月28日

        由北京市科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天津市科技期刊学会、河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共同承办的“京津冀科技期刊协作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京津冀科技期刊创新发展论坛”于2016921日在京举办。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美国德克萨斯医学院综合生物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系主任穆拉德(FERID MURAD)博士,中科院院士、数学家林群,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昌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宋培元,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理事长刘泽林,天津市科技期刊学会理事长叶缘民,河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马智,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副理事长赖晓南,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海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本届论坛包括开幕式、大会主旨报告、学术交流等重点活动内容。论坛上,京、津、冀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工作者以及信息、知识产权界的专家学者等近200名代表共同见证了京津冀科技期刊协作发展联盟的成立。





在致词中,林群院士特别强调,知识的力量不单单是知识的本身,而是传播,要把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传播科学精神,变成万众创新的源泉。他在讲话提到北京科技期刊学会举办的“科技论文成果推介”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以科研论文为纽带搭建科学家与公众交流的平台,打通了科研与科普之间的各环节,推动科研与科普的共同发展。余昌祥常务副会长鼓励科技期刊工作者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媒体时代,要不忘初心、树立自信、发挥优势、继续前行,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




林群院士




余昌祥常务副会长


主旨报告中,被誉为“一氧化氮之父”的斐里德·穆拉德博士作了“科学研究与传播”报告,介绍了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和研究成果,对美国学术期刊的办刊模式作了简要说明。穆拉德博士说,论文发表在哪本杂志不重要,发表原创内容才重要,论文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刘兴平副部长在报告中解读了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国务院提升计划与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王艳辉同志作了“打造京津冀创新共同体,支撑引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报告,详细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相关内容和“十三五”时期北京科技创新工作部署。赖晓南理事长作了“科技媒体在科技服务业中的角色和作用”报告,从“全链条视野”解析了科技服务业的产业体系,认为要以“供需双视角”聚焦科技服务业的关键问题,用“互联网思维”研判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按“生态圈模式”打造科技服务业的聚合平台。杜海涛总经理作了“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探索”报告,通过分享卓众出版期刊融合的实际案例,总结了要实现传统期刊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及行业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必须体现专业特色、保障人才队伍和共享行业资源等几点体会。




斐里德·穆拉德博士




刘兴平副部长



王艳辉




赖晓南理事长




杜海涛总经理


学术交流中,河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马智作了“科技期刊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价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马峥作了“如何利用期刊学术指标办好期刊”报告,天津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杂志主编陈常青作了“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现状及出版模式创新”报告,科爱出版总经理助理、副编审柴钊作了“科技期刊如何玩转大数据”报告,《知识分子》编辑部主任李晓明作了“科学IP的塑造和运营”报告。




马智理事长




马峥副主任




陈常青主编




柴钊总经理助理




李晓明主任


田文副主席代表北京市科协向京津冀科技期刊协作发展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做好科技期刊工作对于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推动学术和科研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协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科技期刊学会的工作,他希望三地科技期刊学会要充分发挥好联盟的平台作用,围绕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成功,在原创理论、原创发现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做好服务,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中努力做出积极贡献。




田文副主席


作为第19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重点活动,“京津冀科技期刊协作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京津冀科技期刊创新发展论坛”旨在建立京津冀科技期刊间的紧密协作,共同促进京津冀科技期刊在“互联网+”的技术浪潮中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为京津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加快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的一体化发展。

上一篇:“刊媒hui”科技论文成果推介沙龙之“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专场
下一篇:“刊媒hui”举办刊博会专场沙龙